自2021年9月1日起,資策會實體人才培訓業務,移轉予「資展國際股份有限公司」執行

太陽

透過此任務我將獲得: Through this task I will gain:
 
20

分析力

20

溝通力

20

實踐力

20

主動力

20

創造力

 

第9單元:太陽與太空天氣探測器

 


主要教學內容

太陽作為太陽系的核心,其活動對地球與太空環境有深遠影響。為了深入研究太陽的物理特性、磁場、太陽風及太空天氣,國際太空機構已發射多個太陽探測器,並計劃未來更多任務。這些探測器透過近距離觀測太陽大氣、磁場與粒子的運動,揭示太陽的運作機制並改善太空天氣預報。

圖說:NASA「太陽物理系統觀測網」(Heliophysics System Observatory)示意圖。此圖展示由 NASA 與國際夥伴組成的太陽與太空天氣探測器分布,包括帕克太陽探測器(Parker Solar Probe)、太陽軌道器(Solar Orbiter)、SOHOSDO 等任務。這些衛星分布於太陽、地球、地球磁層與外太空各處,組成一個協同運作的觀測體系,從不同距離與角度即時監測太陽活動及其對地球空間環境的影響。

 當前運作中的主要探測器

  • 帕克太陽探測器(Parker Solar Probe):NASA 2018 年發射,是首艘進入日冕的探測器。2021 年首次穿越日冕,預計 2024 年將抵達距太陽僅 610 萬公里處,以每小時 69 萬公里速度運行,是人類最快的航天器。其任務為探究日冕加熱、太陽風加速與高能粒子來源,目前已完成 22 次近日點飛掠,持續傳回關鍵數據。
  • 太陽軌道器(Solar Orbiter):由歐洲太空總署(ESA)與 NASA 合作,2020 年發射。目標為觀測太陽極區與研究日冕物質拋射的三維結構。透過金星與地球的重力輔助調整軌道傾角,預期自 2025 年起可觀測太陽極區。
  • 太陽和太陽圈探測器(SOHO):ESA NASA 合作,1995 年發射,至今仍穩定運作於日地 L1 點。以日冕儀觀測 CME,並研究太陽內部震動與太陽風結構,是太空天氣監測的重要儀器之一。
  • 太陽動力學觀測衛星(SDO):NASA 2010 年發射,位於地球同步軌道,提供高解析太陽影像與磁場數據,廣泛應用於研究閃焰、黑子與日冕結構的演變。

 

 科學成果與未來展望

這些探測器推進了對太陽物理的理解,特別是在探索「日冕加熱之謎」方面:儘管光球層溫度僅約攝氏 5,500 度,日冕卻高達數百萬度,其加熱機制至今未有定論。透過 SOHO SDO 等提供的即時資料,科學家能預測日冕物質拋射(CME)、閃焰與磁暴等太空天氣事件,有助於保護地球上的衛星、電網與通訊系統,降低空間天氣對現代科技的風險。

 

 

評量 Evaluation 1: 請問距離太陽最近的探測器哪一個?



 已過關  未過關  目前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