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2021年9月1日起,資策會實體人才培訓業務,移轉予「資展國際股份有限公司」執行

太陽

透過此任務我將獲得: Through this task I will gain:
 
20

分析力

20

溝通力

20

實踐力

20

主動力

20

創造力

 

第6單元:太陽活動與太空天氣

 


主要教學內容

太陽活動是指太陽表面及其大氣層中由磁場驅動的現象,包括太陽黑子、閃焰、日珥和日冕物質拋射(CME)等。這些活動與太陽的 11 年活動週期密切相關,並通過太陽風和電磁輻射影響太陽系的環境,進而形成太空天氣(Space Weather)。太空天氣描述了太陽活動對地球及其周邊空間環境的影響,涉及磁場、輻射和高能粒子的交互作用,對衛星、通訊、電力系統和太空探索有重要影響。

太陽活動的主要類型

太陽活動由其磁場驅動,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現象:

  • 太陽黑子(Sunspots):太陽黑子是光球層上溫度較低(約攝氏 3200  4200 度)的暗區,由強磁場抑制對流所致。其數量隨太陽約 11 年的活動週期變化,在極大期最為密集,常是其他太陽活動的活躍源區。
  • 太陽閃焰(Solar Flares):閃焰是磁場重新連接造成的劇烈能量釋放,發生在色球層和日冕,可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。釋放強烈 X 射線、紫外線與無線電波,強度依序分為 ABCM級,每級為前一級的 10 倍強,級最強,代表釋放能量達 10²⁵ 焦耳以上。
  • 日珥(Prominences):日珥是被磁場支撐、懸浮在色球層或日冕中的電漿體,可呈弧形或環狀,壽命長達數週,不穩定時會爆發,釋放物質。
  • 日冕物質拋射(CME):CME 是日冕中拋射出大量電漿和磁場的事件,速度高達每秒 250  3000 公里。常與閃焰同時出現,是造成太空天氣劇變的主因。
  • 太陽風(Solar Wind):太陽風是從日冕持續流出的帶電粒子流(質子和電子),速度約為每秒 300 800 公里。太陽風有快慢流之分,會改變整個太陽系的磁場環境。

圖說:太陽活動的多樣樣貌。這張圖綜合呈現太陽活動的四種常見形式:太陽黑子(Sunspots)、日冕洞(Coronal hole)、太陽閃焰(Solar flare)、日珥爆發(Erupting prominence)與日冕物質拋射(Coronal mass ejection, CME)。這些活動都源自太陽磁場的不穩定變化,是引發太空天氣的關鍵源頭。

太空天氣的影響

太陽活動主要透過太陽風、閃焰和 CME 影響地球周圍的空間環境,產生太空天氣現象,具體影響包括:

  1. 磁暴(geomagnetic storm):太陽風與地球磁場作用,會壓縮磁層,導致磁場擾動,產生磁暴,可能損壞電力設施、衛星系統。
  2. 輻射影響:閃焰釋放的 X 射線與紫外線增強電離層的游離度,干擾無線電通訊與導航。
  3. CME 事件:CME 與地球磁場發生磁場重聯,會導致劇烈磁擾動。例如 1989 年的事件導致加拿大大停電。
  4. 高能粒子:高能粒子事件(SPE)可能危及太空人安全,干擾衛星電子元件。
  5. 極光:太陽風高能粒子與地磁場互動,在極區形成極光,為太空天氣的可見表現。
  6. 氣候與歷史關聯:長期太陽活動變化與地球氣候可能存在關聯,如 17 世紀蒙德極小期與小冰期現象。

圖說:太空天氣的各種現象。這張圖顯示太陽活動(如黑子、閃焰、日冕物質拋射)與太陽風和磁場交互作用,影響地球周圍的磁場與電離層,進而產生磁暴、輻射風暴、電離層擾動、與感應電流等多種太空天氣現象,甚至連來自銀河系的宇宙射線也會影響我們的空間環境。

 觀測與預報

科學家目前仍無法準確預測太陽何時會噴發太陽閃焰,一旦探測到這種能量爆發,就必須抓緊時間盡快調整電網或衛星,避免遭受損害。為因應太空天氣的風險,全球持續建立觀測與預報系統:

  • 衛星監測:太陽暨日球層觀測衛星(SOHO)、太陽動力學觀測衛星(SDO)、帕克太陽探測器等提供即時資料。
  • 地面觀測:太陽望遠鏡與磁場儀觀測黑子與磁場變化。
  • 預報機構: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(NOAA)、歐洲太空總署(ESA)等定期發布太空天氣預報。

太陽活動對人類活動影響深遠。了解與預測太空天氣,有助於保護現代科技系統的穩定運作,並提升我們對太陽這顆恆星的認識。

評量 Evaluation 1: 請問太陽風每秒約多少公里?



 已過關  未過關  目前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