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2021年9月1日起,資策會實體人才培訓業務,移轉予「資展國際股份有限公司」執行

臺北蓋水-人孔蓋下的秘密

透過此任務我將獲得: Through this task I will gain:
 
10

分析力

20

溝通力

10

實踐力

30

主動力

30

創造力

 

【看得見的下水道】

 


如今走在路上,我們只能看見路面上一個個人孔蓋,而看不見這些埋藏於地底的工程,但在過去,人們可以在除了溪流、河岸、大海之外的地方看見水流匯聚,而那些條條水道的排水功能,對照現代便是所謂的「雨水下水道」。

主要教學內容:

臺灣排水系統的發展最早可溯源至清朝,由首任巡撫劉銘傳推動瑠公圳、大宜圳等建設,到了日據時期,因應在地氣候及環境等考量而採用明渠排水,即在道路兩旁挖設水渠用於排除雨水及生活廢水,而糞尿則是挑運用於農作施肥。直到民國47年臺灣著手建設第一個雨、污分流的下水道系統。

 

圖說:瑠公圳今貌

圖片來源:郭錫瑠先生文教基金會

臺灣下水道發展

評量 Evaluation 1: 以下描述何者錯誤?



 已過關  未過關  目前關